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日本科学家,25岁才读研一!现在成为诺奖热门人选,培养了三名院士!

材料PLUS 2024-04-16

来源:DT新材料

诺奖已陆续公布了物理、生物医学、化学获奖者名单。在今年诺奖名单尚未完全公布之前,我们先来聊聊一位诺奖级的科学家。


在央视《开讲了》的舞台上,曾请来了世界著名的光化学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藤岛昭。提起藤岛昭,可能大多数人都不认识,但他却是在光催化领域首屈一指的科学家,每年都是诺奖的热门候选人。

 

藤岛昭虽然是日本人,但他与中国的关系十分密切。从40年前与中国结缘以来,他一共培养出38名中国留学生,其中3人已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也成为中国科研圈最受尊敬的海外科学家之一。



 


研一时的意外发现,改变了世界


 

藤岛昭少年成名,读研究生时就有了光电化学领域的奠基性发现。

 

1967年,年仅25岁的藤岛昭还只是东京大学的一名研一学生,师从本多健一教授学习应用化学。在本多健一的指导下,藤岛昭开始从事“光贝克勒耳效果”相关主题的研究。

 

有一次,他在做实验时,用氙气灯对放在水中的二氧化钛光电极进行了照射,结果惊奇地发现水被分别为了氧和氢,这就是著名的“本多-藤岛效应”。这是人类第一次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正当信心满满藤岛昭准备将这一研究成果发表时,却遭到了普遍质疑。因为那时太阳能电池还没有出现,大多数人都没有想过将光当做能源使用。

 

无论在任何场合提起自己的研究,藤岛昭总是会受到严厉的指责。甚至在藤岛昭博士论文审查时,5位评审委员中仍有一人坚决反对他的论文。

 

由于发现过于超前,直到1972年藤岛昭才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论文发表后不久,世界石油危机爆发,人们迫切寻找新的替代能源。文章一出,就令整个世界为之瞩目。

 

遗憾的是,在试验中利用紫外灯照射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的效率过低,无法实现规模化和经济性,因此还不具备实用的价值。但藤岛昭在后面的实验中又发现,二氧化钛在光的照射下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和亲水性,这使得光触媒有很强的抗菌净化能力。

 

于是,光触媒在生成新能源方面的应用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但从他的研究成果衍生出了光电解水、光催化自清洁等多种技术,在环保、空气治理方面得到了光反应用。

 

中国国家大剧院所使用的光催化自洁玻璃可以让其表面永远保持清洁。日本新干线的列车上,装了光触媒的空气清新剂,虽然有吸烟车厢,但从来不会有烟味。而光催化最新的应用竟然是用于疾病治疗,并且藤岛昭研发的光催化捕蚊器更是已经在疟疾肆虐的地区开始使用。


中国国家大剧院

 

从最初发现光催化时的不被认可,到现在光催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藤岛昭的目的和动力,就是希望能够通过他的研究,缓解能源问题、洁净空气水质、减少疾病发生,让大家生活得更幸福。



40年,38位留学生,3人已成院士


 

“一门三院士”的佳话,与他的科研成就一样,流传久远。

 

藤岛昭70大寿的时候,他的中国弟子们赠了他一首诗:“藤牵桃李三千树,岛出学海一哲翁。鹤鸣年少惊天下,寿长天马正当红。”这也是40多年来藤岛昭兢兢业业培养人才的真实写照。

 

藤岛昭第一次访问中国是在1979年。当时他担任东京大学助理教授,在他所在的实验室里有一名来自中国的公派访问学者,在即将结束2年的研究回国之时,热忱地邀请藤岛昭能够到中国去,这便是他前往中国的起因。

 

来到中国后,藤岛昭便感受到了中国对科学技术研究的热情。当时北京的街上鲜有汽车,很多地方都不对外国人开放。中方却为藤岛昭准备了专用汽车,假期里又乘飞机带他去西安参观刚刚公开不久的兵马俑。

 

从这种破格的待遇中,藤岛昭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对于知识的尊重与渴望,但给藤岛昭印象最深的还是中国优秀的学生们对研究的真挚态度。

 

回国后,藤岛昭在东京大学的研究室也开始积极地接收留学生。这种态度在退任东大教授后,至今依然没有改变。

 

40年以来,藤岛昭先后培养了38名中国留学生。他们中许多人都已是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骨干,其中姚建年、刘忠范、江雷是中科院院士。


从左至右分别为:学生刘忠范、桥本和仁(东大教授)、藤岛昭、学生姚建年、学生江雷

 

与很多教授希望学生毕业后留下的做法不同,藤岛昭的留学生们在获得博士学位,结束预定的留学年限后,藤岛昭一定会对他们说:“回国去吧。”

 

2006年,藤岛昭对在自己研究室工作5年的张昕彤说:“你该回国了,我这里可以一直给你提供工作,但是保障不了你的发展。从你个人的角度你应该回到祖国进行科研。”张昕彤次年回到东北师范大学任教,如今已经培养了30多名研究生。

 

在他看来,与留在日本继续研究相比,把在日本学到的东西带回自己国家广泛传播,发展在当地的研究,会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正如藤岛昭的这番话,学生们回到中国承担起重要职位,传播藤岛昭的教诲,活跃在科学研究,特别是材料工学等领域里。

 


亲自掏腰包买房,改善留学生居住条件


 

在留学生们看来,藤岛昭不仅是自己学术上的指路人,更在生活上给予了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生活居住环境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是很难找到住处,即便是有藤岛昭给担保,但是留学生依然很难找到合适的住所。

 

为了解决自己研究生的住宿困难的问题,在寸土寸金的东京,藤岛昭竟然靠着自筹的资金,给自己的学生买了4间公寓,并将自己家里的电视、冰箱、洗衣机拉到宿舍,让留学生们可以安心做科研。



藤岛昭与学生姚建年院士(右一) 


虽然最后这4间公寓让这位老教授亏损严重,但即便是这样,藤岛昭也还是希望能够有很多认真从事研究的人来。

 

上世纪80年代,藤岛昭的第一个博士陈萍回国。为了支持她顺利开展实验,藤岛昭赠送给陈萍一套旋转环盘电极电化学装置,这套价值100多万日元的装备对于刚评上教授的藤岛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受教于藤岛昭、现在已经是国内纳米材料顶尖科学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在1993年离开日本回北京大学时,藤岛昭和另一位日本教授向他赠送了64箱,总共价值上千万日元的仪器设备和材料。

 

由于数量太多刘忠范无法独自运回,在国家教委的协调下,途径日本的中国“向阳红”号科考船将这批设备和材料运回国内。


这些仪器设备和材料一到位,刘忠范刚刚在北大化学院筹建的实验室立刻成为国内一流。

 

藤岛昭在大学里和年轻的科研人员们常常一起聚餐,学生也经常邀请他参加他们的手工包饺子宴会。相比于在高档饭店里受请,藤岛昭还是更喜欢学生们的饺子。

 

藤岛昭推崇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认为这对现代科研人员有启发意义。虽然是自然科学家,但是藤岛阅读了上百本中国古典书籍。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两句是藤岛昭最喜爱的《论语》中所述,这也正是他在科研和教育上取得丰硕成果的良好总结。





人物小传


藤嶋昭(ふじしま・あきら)(Fujishima Akira)


1942年东京都出生。1967年,就读于东京大学大学院博士课程期间,发现了“光触媒”。1978年,成为该大学工学部助教,1986年起成为教授。2003年起就任神奈川科学技术研究院理事长,同时2008年起就任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综合研究中心中心长。2010年就任东京理科大学校长。荣获朝日奖、日本化学会奖、紫绸勋章、日本国际奖、日本学士院奖等多项奖章。2010年10月,被选为文化功劳者。

Tips
如有任何合作意向或建议,请联系[材料十]小助手微信:17316195350。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往期精彩回顾


◆◆◆◆
1、顶刊Nature,光子传输材料问世,无电阻、0损耗,将引发硅技术的二次革命
2、复旦邓勇辉团队在新型半导体纳米线气敏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3、低调的大神!他改变了半导体产业!史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却几乎被人遗忘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致力于打造专属材料人士的平台,分享材料资讯,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学习,所有转载内容,均不代表【材料十】赞同其观点,不能完全保证其真实性。如若本公众号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材料十】小助手:17316195350,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